墨西哥的荔枝味

2025-09-08 14:12:27 来源: 《环球》杂志

6月28日,在广州市从化区天人山水荔枝园,物流无人机运输刚刚采摘的荔枝

/《环球》杂志记者 谭慧婷(发自墨西哥城)

编辑/吴美娜

  前段时间,电影《长安的荔枝》在中国国内热映,掀起一股荔枝热。在此前后,在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也迎来了本地的荔枝丰收季。

  “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珍贵荔枝,如今已成墨西哥人餐桌上的时尚单品,《环球》杂志记者当时在墨西哥城大型零售超市Costco看到,许多购物车里都有一两盒大包装的荔枝。

  追根溯源,墨西哥种植荔枝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自中国广东、福建的华人在墨西哥的锡那罗亚州定居,开始在索诺兰地区培育来自家乡的荔枝,自此开启了墨西哥荔枝种植的历史。

中国树种来到墨西哥

  19世纪末,许多华人劳工来到北美,从事修建铁路等工作。在此期间,约500名华人以签订临时合同的形式来到墨西哥。

  墨西哥的锡那罗亚州是当时接收中国工人最多的州之一,农业生产是该州华人除贸易之外从事的最重要的活动。该州的气候、海拔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荔枝种植。

  据墨西哥媒体报道,20世纪初,当时在雷多家族庄园工作的华工将第一棵锡那罗亚荔枝树种赠予了锡那罗亚州前州长唐·迭戈·雷多,以感谢他欢迎中国工人来到他的庄园。报道称,从第一棵树开始,荔枝树陆续长出更多株,现在树已高近35米。

  但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墨西哥荔枝的生产才开始商业化,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目前,墨西哥有13个州种植荔枝,其中韦拉克鲁斯州、普埃布拉州和瓦哈卡州是主要产区。最早开始种植的锡那罗亚州是墨西哥第六大荔枝产区。

  墨西哥还是整个北美地区的荔枝主产地,该国荔枝不仅畅销北美大陆,且产量稳定。墨西哥农业部数据显示,2018年,墨全国荔枝种植面积超过4000公顷,产量近28200吨,2012年至2018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7.7%,荔枝出口也从2013年的538吨激增至2018年的2088吨。2023年,墨西哥全国荔枝产量约26116吨,产值达5.2亿墨西哥比索(约合2800万美元)。

  美国生鲜农产品采购公司Freshway Produce的何塞·罗杰罗在墨西哥调研荔枝项目时表示,荔枝需求正在增长,“过去,它们只销往东方市场,但近年来,荔枝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这对墨西哥的荔枝产业发展很有利。”

  在美国购物平台上,墨西哥荔枝售价并不便宜。但新鲜的墨西哥荔枝仍大获好评。“今年的荔枝没有去年的甜。但也算是我在美国能买到的最好的荔枝了。能吃荔枝的季节很短,只有几周。虽然有点贵,大家且买且珍惜。”网友Koalakoala说。甚至有来自广东的网友表示,墨西哥产的荔枝比美国夏威夷产的更美味。

“出海明星”和乡愁的味道

  Litchi(法语),Lychee(英语),Lichi(西班牙语),Lichia(葡萄牙语)……不难发现,不同语言中的“荔枝”都带着浓郁的中国味。墨西哥人更是将这种甘甜、多汁、一触即破的水果称为“国王的喜悦”。

  早在19世纪中叶,移民到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的华人,就为当地带去了荔枝树种和种植经验。后来,他们又将荔枝带到美国、墨西哥、南非、澳大利亚等地。如今,印度、越南、泰国、马达加斯加、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国都是荔枝主产区,美国、欧洲等是荔枝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与荔枝类似的“出海明星”还有龙眼,英文名为粤语音译的Longan,常出现在国外超市的进口商品区。中国是荔枝、龙眼的原产地,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品种资源,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在广东,荔枝龙眼产业大会至去年已办到了第八届。如今,龙眼也伴着中国人的袅袅乡愁,走向了世界。

  历史上,由华人带去的种子在当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今在冷链科技助力下,中国水果出口全球也越来越方便快捷。有了预冷锁鲜等技术,广东茂名的荔枝鲜果最快24小时可达国内主要城市,最快3天能抵达中东、欧洲等市场,远销20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茂名荔枝出口总量达3733吨,增长53.4%。“我在广州出生长大,后来由于发展事业到了大洋彼岸。美国不种荔枝,但我们北美华人其实很需要故乡的味道。”美国粤商会会长张铁流说,这些年来他一直很想将这颗岭南佳果之王推往美国市场。随着国内企业、高校相继攻克荔枝保鲜和物流技术难题,终于成功让广东荔枝飘香北美。

  甜蜜的水果也成了中拉之间的友谊纽带,新时代的出海故事正在书写。现在,荔枝成了拉美人餐桌上的高端饮食。2017年,巴西荔枝种植面积达1781公顷,由于荔枝种植的利润较大,目前还在扩大生产规模。2022年,巴拿马对华出口牛肉、咖啡、鱼粉和鱼油等众多特色优势农产品,而中国也给巴拿马送去岭南珍果——广东荔枝。2023年,中国出口荔枝罐头10272.6吨,其中2.87%出口到了墨西哥。

荔枝背后的一部移民史

  早已被荔枝驯化出挑剔味蕾的中国人,特别是来自南方地区的同胞,对荔枝品质的要求特别高。墨西哥许多外观相近、同样多汁的水果并不能入他们的法眼,非得是原汁原味的——得果实表皮脉络清晰,果肉晶莹,近乎透明又饱含汁水。

  十多年前我在美国,当时很少能在超市里看到荔枝。现在美国的朋友告诉我,夏季超市里有成袋的荔枝售卖,甚至还标上各自品种:桂味、糯米糍、妃子笑等。

墨西哥一个超市货架上的荔枝

  不得不说,墨西哥超市里的荔枝虽然价格还能接受(1公斤售价120墨西哥比索,约合44元人民币),但核大肉薄,口味时酸时甜,品质并不稳定。但想想能一解乡愁的味道,这点缺憾又算得了什么呢?

  来自墨西哥东南部尤卡坦州的学者路易斯·阿方索·拉米雷斯在其著作《龙与木棉:中国人在玛雅之地,1921世纪》中通过大量历史档案揭示,早在19世纪,中国人就已进入尤卡坦半岛。然而,这段历史在集体记忆中一度模糊,或许与中国移民在早期便与玛雅社群深度融合有关,形成一种“文化融合与族群杂糅的过程”。

  这一融合在20世纪初的十数年尤其显著。1921年后的十几年间,中文曾是尤卡坦州第二大通用语言。在梅里达市中心“大市场”后方,一度还建有一个小型“华人街”。

  根据拉米雷斯的研究,1866年,一艘载有480名中国劳工的船抵达伯利兹,原计划到英属木材种植园做劳工。但逾百名劳工因不堪虐待逃入丛林,最终被玛雅族群“圣克鲁斯人”接纳,他们参与了玛雅人起义抵抗北部白人政权的战争。“他们帮助玛雅人制造火药,有人成为士兵,有人娶妻生子,甚至担任军事指挥官。可谓真正的文化融合典范。”拉米雷斯说。

  19世纪上半叶尤卡坦农业开始了商业化转型,先是发展糖业种植园,到19世纪后期又出现了剑麻纤维生产的繁荣。当时,数百名合同制中国劳工前往剑麻种植园工作。1892年,两批中国人经尤卡坦北部的普罗格雷索港登陆,随后迁至周边村镇开设餐馆、洗衣店、理发馆等。根据当时官方数据,仅1892年就有484名中国劳工抵达尤卡坦,实际人数可能更多。

  中国移民抵达尤卡坦并且留下和融入的迁徙经历,正是中国人给墨西哥乃至整个拉美带来历史新构建的缩影。

  这样的经历可能持续百年,而最容易烙印的,大概是味道。食物,不仅是人类对味觉的追求,更蕴含着文化、乡土风貌等内涵。一个地方的口味偏好,往往和当地历史、风土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长安的荔枝》原著小说作者马伯庸在他的新书《食南之徒》中提到,“如果一个人总是能带来美味的食物,他自然会赢得其他人的敬爱,这一点人类和其他动物并无区别”。

  那位将荔枝树种赠予墨西哥州长的中国人究竟是谁,他为何跨越大洋带来拉美大陆,如今都已不可考。然而这一珍馐在墨西哥的土地上自此流传了下来,且随着本地种植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像我们这样旅居海外的人能在异国他乡吃到荔枝,纵然没有那么美味也是好的,终究是长安不见使人愁啊。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