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宜居城市,维也纳“退居第二”背后

2025-09-08 14:22:51 来源: 《环球》杂志

人们在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内游玩

文/《环球》杂志记者 贺灿铃 报道员 韩鹭(发自维也纳)

编辑/刘娟娟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近期发布的2025年全球宜居城市报告,过去3年一直高居“最宜居城市”排行榜榜首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在今年退居第二,榜首位置被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取代。维也纳虽然排名仅下滑一位,仍位列全球前三,但无论从安全形势、移民难民问题,还是物价成本、生活便捷性来看,维也纳实际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安全形势变差

  全球宜居城市评判的标准是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全球宜居指数,2025年该指数对全球173座城市进行了稳定性、医疗保健、文化与环境、教育、基础设施五大类别的评估。而维也纳痛失榜首位置,主要原因就是发生的一系列公共安全事件导致其在稳定性上评分下降。

  2024年8月,美国歌星泰勒·斯威夫特原本计划在维也纳举办3场演唱会。但就在演唱会开始前几天,主办方因担心可能发生恐怖袭击而取消了演唱会。奥地利警方逮捕了两名嫌疑人,其中一名嫌疑人被指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有关联。今年2月,一名14岁的少年涉嫌策划对维也纳火车站实施袭击而被奥地利警方逮捕,该少年也被认为是“伊斯兰国”的支持者。这两起事件虽然被提前侦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显示维也纳的公共生活已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此外,今年2月奥地利南部城市菲拉赫发生一起持刀行凶事件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伤,袭击者是一名23岁的叙利亚男子;6月,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发生校园枪击事件,造成11人死亡,这是二战结束以来奥地利发生的最严重袭击事件。这些事件虽然不是发生在维也纳,但显示奥地利整体安全形势在恶化,也影响了维也纳的宜居指数评估。

6月11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一名男子在斯蒂芬教堂广场摆放蜡烛,悼念校园枪击案遇难者。6月10日上午10时许,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一所学校发生枪击事件,导致包括枪手在内的11人死亡

  上述几起袭击或未遂袭击事件的嫌疑人,大多有移民背景或本身是合法居留的难民。维也纳作为奥地利最大城市,人口中约40%有移民背景,该城市还是奥地利接收难民的主要安置地。在2024年举行的奥地利联邦议会选举中,持严格限制移民立场的极右翼政党自由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直接反映出民意对之前政府移民政策的不满。目前,维也纳市的主要执政党是中左翼的社民党,该党对移民和难民实行较为宽松的社会融合政策,如提供免费住房、语言课程和大量生活补助等。据奥地利媒体报道,维也纳的一个拥有较多人口的叙利亚难民家庭每月可以领取9000欧元的补贴,引发民众的普遍不满。未来,如果因对移民难民问题处理不当而触发社会积怨,可能会给维也纳的公共安全带来更多潜在威胁。

物价上涨,生活不再便捷

  在2025年全球宜居指数中,维也纳在医疗保健、教育、基础设施等类别上获得满分。但对维也纳的普通居民来说,在收入没有实质增加的情况下,却要承受不断上涨的房租、物价和水电燃气费,以及忍受越来越不方便的生活——居民的这些切身体会似乎很难同“宜居”画上等号。

  根据奥地利统计局的数据,2025年6月奥地利的通货膨胀率达到3.3%,是2024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欧元区国家内也是比较高的。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最高,达4.7%。《环球》杂志记者在维也纳生活两年,几乎每隔几个月就会发现超市的食品价格上涨,而除了打折促销这种情况外,从未见过食品降价。2023年6月,超市一瓶1升容量的普通牛奶价格约为1欧元,两年后的今天价格涨至1.4欧元,累计涨幅达40%。其他食品和日用品的价格涨幅大致相同。

  受通胀和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影响,奥地利水、电、天然气价格近几年呈现整体走高、偶有回落态势。根据欧洲能源市场报告和奥地利能源署数据,从2022年到2025年,奥地利电价涨幅超过90%,天然气价格涨幅超过65%,水价涨幅超过20%。生活成本居高不下,记者周围的很多维也纳居民被迫改变生活方式,比如不再泡热水澡而改成快速淋浴,冬天白天外出时关掉屋里的燃气,周末尽量外出以减少家庭用电等。

  维也纳以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网络和性价比极高的365欧元公交年票而为人称道,被称为“15分钟城市”,即居民能在15分钟内通过步行、骑自行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获得所需的基本交通服务。但自今年5月以来,维也纳城区的多条道路和轨道交通进入维修期,部分电车和短途火车因此停运或改道,且维修时间少则几个星期,多则半年或更长,其中有些路段是连续几年都在夏天修修补补,由此造成可供居民出行选择的公共交通工具种类减少,通勤时间增加。雪上加霜的是,维也纳市在近期宣布,原价365欧元的公交年票将涨价,据悉新价格在400欧元以上。

  奥地利实行强制性的医疗保险制度,为大多数居民提供几乎“全覆盖”的公共医疗保险服务,在公共医疗机构看病、做手术、住院不需要支付费用,去药店购买医保范围内的处方药也仅需支付少量的处方费。今年初,奥地利执政联盟上台前曾提出降低购药的处方费,直至“零处方费”。但记者近期在部分药店了解到,处方费并没有降低,部分药品的患者自付比例反而有所提高。

“老本”还能吃多久

  在2025年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上,前十位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发达国家城市,欧洲的哥本哈根、维也纳、苏黎世位列前三名。发达国家的“老本”让这些城市的居民享受到宜居的红利,但随着红利退去,问题和挑战逐渐增多。

 3月19日,人们在奥地利维也纳美景宫花园休闲

  首先,高福利意味着高成本,极易造成财政压力。宜居城市所在的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就建立起所谓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国家通过征收高额税款,在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方面推行高福利政策。然而,近几年欧美发达国家普遍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减少,但仍要维持高福利社会的大量补贴和福利支出,导致政府财政负担日益加重。据奥地利财政部估算,2025年政府预算赤字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为应对财政压力,维也纳市政府通过削减气候补贴、增加行政服务(如办驾照、护照)费用等方式开源节流。但这势必会动普通民众的蛋糕,拆东墙补西墙一定会出问题。

  其次,发达国家城市的基础设施老化落后,更新改造的难度大。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中后期就已建成较为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如今这些设施大多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要求,但翻新或重建就要对城市系统伤筋动骨,短期内难以实现。拿维也纳来说,通常每年从5月起都会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集中维修,但大多是小修小补,远远不是系统化的更新换代和重新规划。道路、桥梁、供水系统、电力网络等城市基础设施的设计寿命一般是50年至70年,2025年至2030年这些发达国家城市的设施很多进入老化高峰期。经合组织在《全球基础设施展望》(2017)中预测,到2030年,发达国家需每年投资约3.5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维护和更新,其中城市化率高国家的需求尤为迫切。此外,对哥本哈根、维也纳、墨尔本这些宜居城市来说,城市基础设施还面临低碳化、智能化等节能环保要求,无疑又加大了城市更新的难度。

  最后,这些宜居城市因为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水准和完善的社会福利,也成为了移民和难民的目的地,但同时也带来族群融合、资源分配、文化冲突、社会治安等多方面的挑战。在20世纪90年代前南斯拉夫地区战乱、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和2022年俄乌冲突等多个特殊时期,奥地利均接纳了相当多数量的移民和难民,首都维也纳是主要集中地。如今,维也纳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塞尔维亚、土耳其、阿拉伯等族裔社区,这些社区的居民多说本族裔语言,生活圈封闭、贫穷率较高且存在帮派问题,已逐渐形成与奥地利主流社会脱节的“平行社会”。对此,奥地利一方面实行社会融合政策,另一方面也在提高移民门槛,并伺机遣返难民,如2024年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倒台后,奥地利就暂停了叙利亚难民的庇护申请并启动难民遣返计划。移民难民向来是个棘手的问题,需要城市在社会融合与限制管控、提倡多样性与防止极端化、增强凝聚力和反对歧视等多个方面努力实现平衡。只是,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手机版